原文: How to Pick a Font – An In-Depth Guide for Developers
字体并不总是免费的。如果浏览器想要获取一款字体,而用户的手机或电脑又恰好没有的话,那么浏览器就不得不去下载它了。这势必会对性能带来影响。
在文档或字幕中,嵌入字体可以轻松地将文件大小增长十倍。而对于网页来说,这里有一份关于时下流行字体以及它们潜在的网络性能影响报告:
字体 | 文件大小 | Wi-Fi | 常规 4G/LTE | 常规 3G |
---|---|---|---|---|
Roboto | 168.3 KB | 0.05 s | 0.36 s | 1.90 s |
Montserrat | 198.0 KB | 0.05 s | 0.42 s | 2.21 s |
Inter | 309.8 KB | 0.08 s | 0.64 s | 3.40 s |
Noto Sans | 556.2 KB | 0.15 s | 1.13 s | 6.03 s |
JetBrains Mono | 187.9 KB | 0.05 s | 0.40 s | 2.10 s |
其中测算得出的网速和延迟来自于 Firefox 源文档的 Throtting 章节。
在现代网页中,我们已经将从客户端获取字体或在提供给用户的资源中嵌入字体的做法规范化了。虽说这做法听起来很诱人,但是对于大多数用例实际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这并不是建议说咱们就再也别用外部字体了。只是提个醒,字体往往伴随着对网络的开销,因此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最好重新审视一下是否值得打包或引入外部字体。
相反,我建议你挑选多种字体,那些具有跨操作系统可用特点的字体。有时我们确实应该选用外部字体,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构建内容时的默认态度。
简而言之,你可能只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字体,即可在你的网站上显示任意的文本。虽然这样也挺好,但使用客户端操作系统上已经安装的多种字体这事,仍然值得坚持。
换句话说吧......只有真正能提升用户体验时才值得使用外部字体!
为什么?
考虑到所有操作系统上那些茫茫多的可用字体数量,可能有不少适合你用例的选项。
没必要特意去下载 Roboto、Inter 或者是一些类似系统自带的字体。
尤其是对于企业官网,个人博客,论坛以及 Web 应用程序来说更是如此。
用户是来消费内容或完成任务的。除非你想发挥创意,否则大部分普通用户不知道也不关心你选用的字体是什么,只要它清晰就行。
相比之下,他们可能更关心受你的字体选择影响的其他事情......
性能
无论我们正在探讨的是为离线文档嵌入字体,还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字体,它都会增加资源的整体大小和加载时间。
每个字体最多可以占用 160 KB。这对于速度较慢的网络或者旧的移动设备来说可能影响很大。
特别是对 Web 应用程序来说,与获取用户没有要求的字体相比,构建快速的用户体验更有价值。
在字体下载完成之前,站点都可以选择阻止页面上的字体进行渲染或是进行字体交换,然而这两者效果都不太理想。
字体交换是指访问网站后字体在不久发生切换,这会导致闪烁和累计布局偏移量的增加。
模拟 MDN 网站阻塞并进行字体交换的演示。演示效果是在一台连接到 Wi-Fi 的高规格笔记本电脑上禁用缓存,并在没有任何节流的情况下进行刷新。
MDN 网站的演示,使用基于 Helvetica 的 Nimbus Sans,而不是外部字体。在同样的条件下刷新的效果。
放弃使用外部字体非常简单,但可以显著优化加载时间,减少带宽占用,并避免字体交换的产生,这些都能提升你的 核心网页指标 以及 SEO。
隐私
当从第三方服务器,例如 Google Fonts 获取字体时,客户端信息会不可避免的泄露给第三方。这些信息包括了 IP 地址、用户代理 以及 Referer 请求头,其中也包含其他请求头。
每个需要从 Google Fonts 加载字体的网站都给予了 Google 跟踪访问者的潜在可能。你访问的域名也好,你访问的时间也罢,甚至包括你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等等都不在话下。他们仅仅通过字体这一条线索,就能构建一个你访问网站的时间线。
Google 声明我们不会追踪或是储存这些信息。然而,鉴于互联网的性质,他们仍不可避免地必须接收它。
德国实际上已经裁定加载 Google 字体的网站违反了 GDPR(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自托管字体的方法来回避。如果你正打算引入外部字体,请考虑使用这个方法。
然而,你还需要知道也许部分用户会采取禁用自定义字体 或者阻止第三方字体的方案,所以无论如何,你仍然应该至少选定一个通用系列的字体族名。
“应当至少在使用的
font-family
列表中添加一个通用的字体族名,因为无法保证用户的计算机内已经安装了指定的字体,也不能保证使用 @font-face 提供的字体移动能够正确地下载。提供通用的字体族使得浏览器可以在无法得到最佳字体的情况下使用一个相对接近的备选字体。”(信息来源:MDN 文档的 font-family 章节)
熟悉度
用户往往熟悉操作系统所带来的体验。
也许他们不知道黑箱之下的理论,甚至也不懂得某些简单的操作,但他们确实会经常接触到欢迎页面、上下文菜单和预装的应用程序。
选择用户已经使用过的字体会更安全,因为这些是用户已经习惯阅读的字体。
这个论点就有点像,为什么使用系统日期选择器、颜色选择器或模态框/对话框,而不是选择创建一个自定义框这种好主意呢,这样的感觉。
那是因为,用户熟悉他们自己的系统!
从我的经验来看,字体挑选经常会伴随以下情况的发生:
- 用户没法分辨你是否使用了外部字体,这使得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大部分非专业的人士每天都在经历这种情况,除非你特别关注它,否则真的很难分辨出网站也在使用不同的字体。
- 用户能够分辨外部字体,从而获得与他们习惯不同的阅读体验。阅读被字体打断的可能性具体取决于用户的需求,但这种风险通常是不必要的。
除非你有理由更改它,否则最好坚持选择用户熟悉的内容。
还有谁也这样做了?
维基百科是最著名的例子,他们甚至有一个页面详细阐述了这个话题:维基百科 typography 章节的页面。
一些受欢迎的网站在登录页面往往不会只有单一字体,而是仅选用系统支持的一系列字体:
网站 | 字体选择 |
---|---|
SFProDisplay-Regular,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egoe UI", Roboto,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
Cloudflare |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egoe UI", Roboto, Oxygen, Ubuntu, Cantarell, "Fira Sans", "Droid Sans", "Helvetica Neue", sans-serif |
Wikipedia |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egoe UI", Roboto, Inter,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egoe UI", Roboto, "Helvetica Neue", Arial, "Apple Color Emoji", "Segoe UI Emoji", "Segoe UI Symbol", sans-serif |
|
Bing | "Segoe UI", Segoe, Tahoma, Arial, Verdana, sans-serif |
你可以通过使用浏览器的开发工具检查站点来自行验证。
没有因字体而产生向外的网络请求,并且 font-family
属性也仅仅被设置为系统字体。
例外情况
有时加载和嵌入字体确实有意义,特别是当你追求的外观和感觉与常见系统字体存在显著不同时:
- 你的目标环境没有可用字体。
- 为了适应现有的品牌,比如选用品牌内部字体。
- 尤其与游戏和艺术相关的,创意或设计独特的网站。
- 图标字体如 OpenMoji,但请注意,大多数客户端已经内置了表情符号。
- 一个明显是用于分发、显示和测试字体的网站。
结果
如果你应用了本地字体集,你的文本内容在各个客户端上看起来可能达不到像素级别的一致。然而,字体显示效果的成功与否,应该是通过用户体验来衡量的。
让网站给人熟悉的感觉很重要,但客户端之间已经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例如交互界面、分辨率和 DPI。
与之相比,如果是 a
的拱形半径略有不同,或者是 l
上的刻度长几个像素,看起来便完全没问题。事实上,这不太可能被注意到,因为这根本不可能影响到用户体验。
在觉察到相似字体之间的差异之前,用户很快就会对速度差异或闪烁而感到不安。
另外一个论断是,允许不同的字体可能会使布局变得难以管理。因为字形可以有不同的宽度,从而导致不同的字体会占用不同的空间。
然而,现代网站应该遵循响应式设计,因此你更应该在页面流畅度上花时间。
为了尽量减少影响,你可以使用网络安全字体。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限制,请选择操作系统附带的字体,并尝试在其他操作系统上找到类似的字体。
如果你选择度量兼容的字体,那就更好了。
比较
让我们访问一个网站,看看禁用可下载字体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还将替换所有字体选择器,以使用 Helvetica 做代替。
请注意,我的计算机实际上并未安装 Helvetica,因此我的操作系统会自动将其转换为基于 Helvetica 的 Nimbus Sans。 Nimbus Sans 是预装在 Debian 系统上的。
考虑到上面提出的种种限制和当前的演示情况,就 MDN 而言,第二个版本已经不堪到以至于我们需要加载一个 325 KB 的字体吗?这最终都由用户的偏好说了算,所以还是由你来决定吧。


另一方面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从网络上获取字体。在一些例子中,美感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可能比性能损失更有价值。
让我们看看 Framasoft。他们追求更具创意的外观和感觉,还采用了许多 David Revoy 的插画。
选用 Tovari Sans 是一种增强用户体验的设计选择,并且不易被本地字体集替换。
如果我们拿掉这个字体,页面就会感觉丢失了连贯性且变得粗糙。即使我们同时也清理了 CSS 样式,我们仍然会偏离网站的主题。


资源
无论你想要本地化,还是只需要选定一些回退字体,这里都有一些有用的资源,可帮助你选择自己的字体集:
跨平台字体集
网上有无数文章和资源提供预定义的字体列表供你使用。这些被称为 “字体栈”。
我特别想提 Dan Klammer 创建的一个资源。他是一位设计师和 Web 开发者,他创建了 Modern Font Stacks(GitHub 仓库),这个网站可以帮助你为自己的项目挑选原生字体栈。
Modern Font Stacks 列出了各种风格的字体列表,如 Neo-Grotesque(一种无衬线字体风格)或 Monospace Code(一种等宽字体风格),并提供了跨操作系统的可视化效果。它还会对每种字体栈、使用 CSS、可用权重等元数据以及你个人安装了哪些字体进行描述。
有些字体分类并没有明确包含每种操作系统的字体,但请记住,最后的通用字体系列(sans-serif、serif、monospace、cursive 等)会涵盖所有字体。
如果你喜欢这个栈,就可以使用它。但也不要觉得拘束,你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起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字体栈。
我附上了 GitHub 代码库中的图片(在撰写本文时),其中包含了两种当今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字体栈:


总结
最后,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有时这意味着优先考虑视觉设计,而有时这又意味着优先考虑性能。
我希望这篇文章值得你花时间阅读,并希望你在为下一个项目选择字体时,能利用这些知识做出明智的决定。